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爱维 > 新闻观点
新闻观点

国学智慧与领导力修炼(三)——孔子的三畏与企业领导力

纵观一线的中国企业家,他们其实不乏孜孜以求的目标,不乏默默无闻的实干精神,也不乏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的韧性,更不乏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但是企业家群体一旦成功以后,很多在事业上稍有长进之时,就变得自信满满,忘了谦虚,忘了谨慎,甚至变得傲慢和狂妄起来,开始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完全丧失了中国人历来特有的敬畏之心。

其实,对事物规律的把握以及对人和事物刻骨铭心的敬畏,是一个企业家必须永远保持的心智模式。敬畏之心是一个企业家保持清醒头脑,保持良知,保持不犯错误从而不会中途夭折的根。没有敬畏之心,没有对事物和人的敬重,也就等于这个人离失败已经很近了。

黄光裕的人生历程就是很好的例证。黄光裕少年时期开始闯荡江湖,凭借着敢想、敢做、敢闯打造出了国美的一片天地。他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常人无法承受和忍受的各种人生历练,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商机,终于走向成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和企业家学习的楷模。随着赞美和恭维的不断增加,黄光裕陶醉了,以为自己的成功方法可以向无数领域拷贝,以为自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当初自己打天下时如履薄冰的敬畏和孜孜追求的恭慎被他彻底丢掉了。他忘记了成功路上的每一个细节,忘记了捕捉前进路上的每一个变化,忘记了因时间与空间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策略的行动理念,忘记了权宜之计的本色,忘记了成为首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变得异常自负,孤独和空虚,创造的激情已被赌博的刺激取代,他以为天地之大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结果失去了人生命中最主要的良知,失去了敬畏的心智模式,结果使自己失去了安身立命之地。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中国人历来就是在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畏惧之心中,自觉地约束着自己的行为规范。这里的天命就是自然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大人就是比自己有经验和有知识的领导、长辈和同事,圣人就是我们的思想先哲。说到底,“三畏”就是对正当事物和正当人的一种尊重,以及一种刻骨铭心的敬畏。心存敬畏,才能甄别什么是可为而什么是不能为,心存敬畏才能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心存敬畏才能延续激情,延续成功。

心存敬畏也是企业家践行自身责任的保证,生命的暂时绚烂与生命保持持续的活力不是一回事。许多企业家在追逐名和利以及企业的财富和规模上不择手段,肆意妄为,甚至搭上生命和自由,这都是失去了敬畏之心,从而失掉了自身责任所带来的恶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驾驭成功的法宝,企业家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模式。

段俊平先生在耶鲁大学商学院做主题演讲

段俊平  著名国学专家、著名书法家、知名管理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管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硕士、京麓书院创始人、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民建北京海淀文化委主任、曾被评为“中国百名最有影响力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倡导将东方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科学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化管理”新儒学应用理论,深受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外300多种学术期刊和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其中多篇文章被选为议论文范文,入选中小学选修课本及中考试题。著作《企业幸福力》、《传承的力量》、《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从卓越走向中庸》等中国化管理专著,多次成为年度畅销管理类图书,影响深远。

CopyRight© 爱维龙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8543号